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 总则(试行)

2025-02-03 12:09:51 admi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944—2018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 总则(试行)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records and compliance reports ofpollutant emission permi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llution sources— General rule (on trial)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件为准。2018-03-27 发布 2018-03-27 实施 生 态 环 境 部 发 布i目 次前 言 ..................................................................... ii1 适用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14 环境管理台账记录要求 ....................................................... 25 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编制要求 ................................................. 4附录 A(资料性附录)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内容 ..................................... 9附录 B(资料性附录)排污许可证年度执行报告编制流程 .......................... 14附录 C(资料性附录)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封面样式 .............................. 15附录 D(资料性附录)排污许可证年度执行报告编写提纲 .......................... 16附录 E(资料性附录)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表格形式 .............................. 18附录 F(资料性附录)排污许可证年度执行报告表格形式(重点管理) .............. 21附录 G(资料性附录)排污许可证年度执行报告表格形式(简化管理) .............. 36ii前 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1 号)和《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 48 号),完善排污许可技术体系,确定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和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编制要求,制订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形式、记录内容、记录频次和记录保存的一般要求,以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分类、编制流程、编制内容和报告周期等原则要求。本标准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附录 E、附录 F 和附录 G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规划财务司、生态环境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定。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本标准生态环境部 2018 年 03 月 27 日批准。本标准自 2018 年 03 月 27 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1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 总则(试行)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排污许可证的申请、核发、执行、监管全过程。本标准适用于指导排污单位开展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和执行报告编制及提交。有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行业技术规范)的,按照行业技术规范执行;无行业技术规范的,按照本标准执行;行业涉及通用工序的,执行通用工序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制订行业或通用工序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环境管理台账与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编制要求”可参考本标准。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者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 75 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 76 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212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 353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 354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HJ/T 355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 356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HJ/T 373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 477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数据采集传输仪技术要求HJ 608 排污单位编码规则HJ 819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 942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总则《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 48 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环境管理台账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records指排污单位根据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对自行监测、落实各项环境管理要求等行为的具体记录,包括电子台账和纸质台账两种。23.2执行报告 compliance reports指排污单位根据排污许可证和相关规范的规定,对自行监测、污染物排放及落实各项环境管理要求等行为的定期报告,包括电子报告和书面报告两种。3.3电子化存储 electronic storage指将环境管理台账以文字和数据的形式记录并保存在磁盘、硬盘、光盘等电子存储介质内的形式。3.4报告周期 frequency of reporting指排污单位提交执行报告的频次和时间要求。4 环境管理台账记录要求4.1 一般原则本标准所指环境管理台账记录要求为基本要求,排污单位可自行增加和加严记录要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也可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增加和加严记录要求。排污单位应建立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制度,落实环境管理台账记录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工作职责,并对环境管理台账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负责。一般按日或按批次进行记录,异常情况应按次记录。实施简化管理的排污单位,其环境管理台账内容可适当缩减,至少记录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信息和监测记录信息,记录频次可适当降低。4.2 记录形式分为电子台账和纸质台账两种形式。4.3 记录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信息、监测记录信息及其他环境管理信息等,参照附录 A。生产设施、污染防治设施、排放口编码应与排污许可证副本中载明的编码一致。4.3.1 基本信息包括排污单位生产设施基本信息、污染防治设施基本信息。a)生产设施基本信息:主要技术参数及设计值等。b)污染防治设施基本信息:主要技术参数及设计值;对于防渗漏、防泄漏等污染防治措施,还应记录落实情况及问题整改情况等。4.3.2 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包括主体工程、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储运工程等单元的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a)正常工况:运行状态、生产负荷、主要产品产量、原辅料及燃料等。31)运行状态:是否正常运行,主要参数名称及数值。2)生产负荷:主要产品产量与设计生产能力之比。3)主要产品产量:名称、产量。4)原辅料:名称、用量、硫元素占比、有毒有害物质及成分占比(如有)。5)燃料:名称、用量、硫元素占比、热值等。6)其他:用电量等。b)非正常工况:起止时间、产品产量、原辅料及燃料消耗量、事件原因、应对措施、是否报告等。对于无实际产品、燃料消耗、非正常工况的辅助工程及储运工程的相关生产设施,仅记录正常工况下的运行状态和生产负荷信息。4.3.3 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信息a)正常情况:运行情况、主要药剂添加情况等。1)运行情况:是否正常运行;治理效率、副产物产生量等。2)主要药剂(吸附剂)添加情况:添加(更换)时间、添加量等。3)涉及 DCS 系统的,还应记录 DCS 曲线图。DCS 曲线图应按不同污染物分别记录,至少包括烟气量、污染物进出口浓度等。b)异常情况:起止时间、污染物排放浓度、异常原因、应对措施、是否报告等。4.3.4 监测记录信息按照 HJ 819 及各行业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规定执行。监测质量控制按照 HJ/T 373 和 HJ 819 等规定执行。4.3.5 其他环境管理信息无组织废气污染防治措施管理维护信息:管理维护时间及主要内容等。特殊时段环境管理信息:具体管理要求及其执行情况。其他信息: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确定的其他信息,企业自主记录的环境管理信息。4.4 记录频次本标准规定了基本信息、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信息、监测记录信息、其他环境管理信息的记录频次。4.4.1 基本信息对于未发生变化的基本信息,按年记录,1 次/年;对于发生变化的基本信息,在发生变化时记录 1 次。4.4.2 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a)正常工况:1)运行状态:一般按日或批次记录,1 次/日或批次。2)生产负荷:一般按日或批次记录,1 次/日或批次。3)产品产量:连续生产的,按日记录,1 次/日。非连续生产的,按照生产周期记录,1 次/周期;周期小于 1 天的,按日记录,1 次/日。4)原辅料:按照采购批次记录,1 次/批。5)燃料:按照采购批次记录,1 次/批。4b)非正常工况:按照工况期记录,1 次/工况期。4.4.3 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信息a)正常情况:1)运行情况:按日记录,1 次/日。2)主要药剂添加情况:按日或批次记录,1 次/日或批次。3)DCS 曲线图:按月记录,1 次/月。b)异常情况:按照异常情况期记录,1 次/异常情况期。4.4.4 监测记录信息按照 HJ 819 及各行业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规定执行。4.4.5 其他环境管理信息废气无组织污染防治措施管理信息:按日记录,1 次/日。特殊时段环境管理信息:按照 4.4.1-4.4.4 规定频次记录;对于停产或错峰生产的,原则上仅对停产或错峰生产的起止日期各记录 1 次。其他信息: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实际生产运行规律等确定记录频次。4.5 记录存储及保存a)纸质存储:应将纸质台账存放于保护袋、卷夹或保护盒等保存介质中;由专人签字、定点保存;应采取防光、防热、防潮、防细菌及防污染等措施;如有破损应及时修补,并留存备查;保存时间原则上不低于 3 年。b)电子化存储:应存放于电子存储介质中,并进行数据备份;可在排污许可管理信息平台填报并保存;由专人定期维护管理;保存时间原则上不低于 3 年。5 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编制要求5.1 报告分类按报告周期分为年度执行报告、季度执行报告和月度执行报告。5.2 编制流程包括资料收集与分析、编制、质量控制、提交四个阶段(见附录 B)。第一阶段(资料收集与分析阶段):收集排污许可证及申请材料、历史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环境管理台账等相关资料,全面梳理排污单位在报告周期内的执行情况。第二阶段(编制阶段):针对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汇总梳理依证排污的依据,分析违证排污的情形及原因,提出整改计划,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填报相关内容。第三阶段(质量控制阶段):开展报告质量审核,确保执行报告内容真实、有效,并经排污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第四阶段(提交阶段):排污单位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提交电子版执行报告,同时向有排污许可证核发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通过平台印制的经排污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实际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的书面执行报告。电子版执行报告与书面执行报告应保持一致。5.3 编制内容排污单位应对提交的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中各项内容和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并5自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应自觉接受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监管和社会公众监督,如提交的内容和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应积极配合调查,并依法接受处罚。排污单位应对上述要求作出承诺,并将承诺书纳入执行报告中。执行报告封面格式参见附录 C,编写提纲参见附录 D。5.3.1 年度执行报告包括排污单位基本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自行监测执行情况、环境管理台账执行情况、实际排放情况及合规判定分析、信息公开情况、排污单位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其他排污许可证规定的内容执行情况、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结论、附图附件等。对于排污单位信息有变化和违证排污等情形,应分析与排污许可证内容的差异,并说明原因。5.3.1.1 排污单位基本情况a)说明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包括排污单位基本信息、产排污节点、污染物及污染防治设施、环境管理要求等,参见附录 E。b)按照生产单元或主要工艺,分析排污单位的生产状况,说明平均生产负荷、原辅料及燃料使用等情况;说明取水及排水情况;对于报告期内有污染防治投资的,还应说明防治设施建成运行时间、计划总投资、报告周期内累计完成投资等,参见附录F.1。c)说明排放口规范性整改情况(如有)。d)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批复、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等情况。e)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包括排污许可证变更情况,以及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等。5.3.1.2 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a)正常情况说明。分别说明有组织废气、无组织废气、废水等污染防治设施的处理效率、药剂添加、催化剂更换、固废产生、副产物产生、运行费用等情况,以及防治设施运行维护情况,参见附录 F.2。b)异常情况说明。排污单位拆除、停运污染防治设施,应说明实施拆除、停运的原因、起止日期等情况,并提供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同意文件;因故障等紧急情况停运污染防治设施,或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异常的,排污单位应说明故障原因、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排放情况、报告提交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参见附录 F.3。c)如发生污染事故,排污单位应说明发生事故次数、事故等级、事故发生时采取的措施、污染物排放、处理情况等信息。5.3.1.3 自行监测执行情况a)说明自行监测要求执行情况,并附监测布点图,参见附录 F.4 至 F.7。b)对于自动监测,说明是否满足 HJ 75、HJ 76、HJ/T 353、HJ/T 354、HJ/T 355、HJ/T356、HJ/T 373、HJ 477 等相关规范要求。说明自动监测系统发生故障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补充监测和事故分析报告的情况。c)对于手工监测,说明是否满足 GB/T 16157、HJ/T 55、HJ/T 91、HJ/T 373、HJ/T 397等相关标准与规范要求。6d)对于非正常工况,说明废气有效监测数据数量、监测结果等,参见附录 F.8 至 F.9。e)对于特殊时段,说明废气有效监测数据数量、监测结果等,参见附录 F.10。f)对于有周边环境质量监测要求的,说明监测点位、指标、时间、频次、有效监测数据数量、监测结果等内容,并附监测布点图。g)对于未开展自行监测、自行监测方案与排污许可证要求不符、监测数据无效等情形,说明原因及措施。5.3.1.4 环境管理台账执行情况说明是否按排污许可证要求记录环境管理台账的情况,参见附录 F.11。5.3.1.5 实际排放情况及合规判定分析a)以自行监测数据为基础,说明各排放口的实际排放浓度范围、有效数据数量等内容,参见附录 F.4 至 F.10。b)按照《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总则》,核算排污单位实际排放量,给出计算方法、所用的参数依据来源和计算过程,并与许可排放量进行对比分析,参见附录 F.12 至 F.16。c)对于非正常工况,说明发生的原因、次数、起止时间、防治措施等。d)对于特殊时段,说明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及达标情况等。e)对于废气污染物超标排放,应逐时说明;对于废水污染物超标排放,应逐日说明;说明内容包括排放口、污染物、超标时段、实际排放浓度、超标原因等,以及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及接受处罚的情况,参见附录 F.17 至 F.18。f)说明实际排放量与生产负荷之间的关系。5.3.1.6 信息公开情况说明信息公开的方式、内容、频率及时间节点等信息,参见附录 F.19。5.3.1.7 排污单位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a)说明环境管理机构及人员设置情况、环境管理制度建立情况、排污单位环境保护规划、环保措施整改计划等。b)说明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相关责任的落实情况。5.3.1.8 其他排污许可证规定的内容执行情况说明排污许可证中规定的其他内容执行情况。5.3.1.9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对于违证排污的情况,提出相应整改计划。5.3.1.10 结论总结排污单位在报告周期内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说明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需进行整改的内容。5.3.1.11 附图附件a)附图包括自行监测布点图等。执行报告附图应清晰、要点明确。b)附件包括污染物实际排放量计算过程、非正常工况证明材料,以及支持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的其他材料。75.3.2 季度/月度执行报告至少包括污染物实际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合规判定分析,超标排放或污染防治设施异常情况说明等内容。其中,季度执行报告还应包括各月度生产小时数、主要产品及其产量、主要原料及其消耗量、新水用量及废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信息。5.3.3 简化管理要求实行简化管理的排污单位,应提交年度执行报告与季度执行报告,其中年度执行报告内容应至少包括排污单位基本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自行监测执行情况、环境管理台账执行情况、实际排放情况及合规判定分析、结论等;季度执行报告至少包括污染物实际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合规判定分析,超标排放或污染防治设施异常情况说明等内容,参见附录G。5.3.3.1 排污单位基本情况a)说明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包括排污单位基本信息、产排污节点、污染物及污染防治设施、环境管理要求等,参见附录 E。b)说明排放口规范性整改情况(如有)。5.3.3.2 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a)正常情况说明。分别说明有组织废气、无组织废气、废水等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时间、污水处理量、脱硫脱硝剂用量、运行费用等情况,参见附录 G.1。b)异常情况说明。排污单位拆除、停运污染防治设施,应说明实施拆除、停运的原因、起止日期等情况,并提供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同意文件;因故障等紧急情况停运污染防治设施,或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异常的,排污单位应说明故障原因、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排放情况、报告提交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参见附录 G.2。c)如发生污染事故,排污单位应说明发生事故次数、事故等级、事故发生时采取的措施、污染物排放、处理情况等信息。5.3.3.3 自行监测执行情况a)说明自行监测要求执行情况,并附监测布点图,参见附录 G.3 至 G.6。b)对于自动监测,说明是否满足 HJ 75、HJ 76、HJ/T 353、HJ/T 354、HJ/T 355、HJ/T356、HJ/T 373、HJ 477 等相关规范要求。说明自动监测系统发生故障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补充监测和事故分析报告的情况。c)对于手工监测,说明是否满足 GB/T 16157、HJ/T 55、HJ/T 91、HJ/T 373、HJ/T 397等相关标准与规范要求。d)对于非正常工况,说明废气有效监测数据数量、监测结果等,参见附录 G.7 至 G.8。e)对于特殊时段,说明废气有效监测数据数量、监测结果等,参见附录 G.9。f)对于有周边环境质量监测要求的,说明监测点位、指标、时间、频次、有效监测数据数量、监测结果等内容,并附监测布点图。g)对于未开展自行监测、自行监测方案与排污许可证要求不符、监测数据无效等情形,说明原因及措施。5.3.3.4 环境管理台账执行情况说明是否按排污许可证要求记录环境管理台账的情况,参见附录 G.10。85.3.3.5 实际排放情况及合规判定分析a)以自行监测数据为基础,说明各排放口的实际排放浓度范围、有效数据数量等内容,参见附录 G.3 至 G.9。b)按照《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总则》,核算排污单位实际排放量,给出计算方法、所用的参数依据来源和计算过程,并与许可排放量进行对比分析,参见附录 G.11 至 G.15。c)对于非正常工况,说明发生的原因、次数、起止时间、防治措施等。d)对于特殊时段,说明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及达标情况等。e)对于废气污染物超标排放,应逐时说明;对于废水污染物超标排放,应逐日说明;说明内容包括排放口、污染物、超标时段、实际排放浓度、超标原因等,以及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及接受处罚的情况,参见附录 G.16 至 G.17。f)说明实际排放量与生产负荷之间的关系。5.3.3.6 结论总结排污单位在报告周期内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说明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需进行整改的内容。5.4 报告周期排污单位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时间提交执行报告,应每年提交一次排污许可证年度执行报告;同时,还应依据法律法规、标准等文件的要求,提交季度执行报告或月度执行报告。5.4.1 年度执行报告对于持证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年度,报告周期为当年全年(自然年);对于持证时间不足三个月的年度,当年可不提交年度执行报告,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纳入下一年度执行报告。5.4.2 季度执行报告对于持证时间超过一个月的季度,报告周期为当季全季(自然季度);对于持证时间不足一个月的季度,该报告周期内可不提交季度执行报告,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纳入下一季度执行报告。5.4.3 月度执行报告对于持证时间超过十日的月份,报告周期为当月全月(自然月);对于持证时间不足十日的月份,该报告周期内可不提交月度执行报告,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纳入下一月度执行报告。9附录 A(资料性附录)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内容表 A.1 排污单位基本信息表单位名称生产经营场所地址行业类别法定代表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产品名称生产工艺生产规模环保投资环评批复文号(1)排污权交易文件排污许可证编号记录时间: 记录人: 审核人:注:(1)列出环评批复文件文号、备案编号,或者地方政府出具的认定或备案文件文号。表 A.2 生产设施正常工况信息表生产设施(设备)名称(1)编码生产设施型号主要生产设施(设备)规格参数(2)设计生产能力 运行状态 生产负荷产品产量 原辅料参数名称设计值实际值单位生产能力单位开始时间(3)结束时间(3)中间产品单位最终产品单位名称种类用量单位有毒有害元素 来源地 成分占比记录时间: 记录人: 审核人:注:(1)指主要生产设施(设备)名称。(2)指设施(设备)的设计规格参数,包括参数名称、设计值、实际值、计量单位;参数名称包括排污许可证载明的参数及其他参数,如储罐参数包括尺寸、运行时间等,焚烧炉参数包括平均燃烧率、热酌减率、焚毁去除率等;对于设计值与实际值相同的参数,可仅填报设计值。(3)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为记录频次内的起止时刻。(4)中间产品和单位可选填。10表 A.3 燃料信息表名称(1) 用量 低位热值 单位品质(2)燃煤 燃油 燃气 其他燃料含硫量(%)灰分(%)挥发分(%)其他(3)含硫量(%)其他(3)硫化氢含量(%)其他(3) 相关物质含量记录时间: 记录人: 审核人:注:(1)指燃料名称,包括燃煤、燃油、燃气等。(2)根据燃料类型对应填写,可以收到基品质为准。(3)指燃料燃烧后与污染物产生有关的成分。表 A.4 废气污染防治设施基本信息与运行管理信息表防治设施名称编码防治设施型号主要防治设施规格参数 运行状态 污染物排放情况 排气筒高度(m)排口温度(℃)压力(kPa)排放时间(h)耗电量(kWh)副产物 药剂情况参数名称设计值单位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是否正常烟气量(m3/h)污染因子治理效率(%)数据来源名称产生量(t)名称添加时间添加量(t)记录时间: 记录人: 审核人:注:根据行业特点及监测情况,选择记录“治理效率”。11表 A.5 废水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信息表防治设施名称编码防治设施型号主要防治设施规格参数 运行状态 污染物排放情况 污泥产生量处理方式耗电量药剂情况参数名称设计值单位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是否正常出口流量(m3/d)污染因子治理效率(%)数据来源排放去向名称添加时间添加量(t)记录时间: 记录人: 审核人:注:根据行业特点及监测情况,选择记录“治理效率”。表 A.6 防治设施异常情况信息表防治设施名称 编号 异常情况起始时刻 异常情况终止时刻 污染物排放情况 事件原因 是否报告 应对措施 污染物种类 排放浓度 排放去向记录时间: 记录人: 审核人:12表 A.7 有组织废气(手工/在线监测)污染物监测原始结果表序号排放口编号监测日期监测时间出口 进口标态干烟气量(Nm3/h)氧含量(%)二氧化硫(mg/m3)颗粒物(mg/m3)氮氧化物(mg/m3)……标态干烟气量(Nm3/h)氧含量(%)二氧化硫(mg/m3)颗粒物(mg/m3)氮氧化物(mg/m3)……监测结果折标值监测结果折标值监测结果折标值监测结果折标值监测结果折标值监测结果折标值记录时间: 记录人: 审核人:注:进口监测数据按照监测方法、设备条件、企业需求选择性填报。表 A.8 无组织废气污染物监测原始结果表序号生产设施/无组织排放编号 监测日期 监测时间 二氧化硫 (mg/m3) 颗粒物 (mg/m3) 氮氧化物 (mg/m3) ……记录时间: 记录人: 审核人:表 A.9 废水监测仪器信息表排放口编码 污染物种类 监测采样方法及个数 监测次数 测定方法 监测仪器型号 备注记录时间: 记录人: 审核人:13表 A.10 废水污染物监测结果表序号排放口编号 监测日期 监测时间出口 进口化学需氧量(mg/L)生化需氧量(mg/L)氨氮(mg/L)悬浮物(mg/L)……化学需氧量(mg/L)生化需氧量(mg/L)氨氮(mg/L)悬浮物(mg/L)……记录时间: 记录人: 审核人:注:进口监测数据按照监测方法、设备条件、企业需求选择性填报。14附录 B(资料性附录)排污许可证年度执行报告编制流程排污许可证年度执行报告编制的工作流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具体流程见图 1。图 1 排污许可证年度执行报告编制流程15附录 C(资料性附录)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封面样式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封面样式见图 2。图 2 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封面样式16附录 D(资料性附录)排污许可证年度执行报告编写提纲排污许可证年度执行报告的编写提纲如下:承诺书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1.1 排污单位基本信息1.2 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1.3 排污单位生产运行情况1.4 原辅材料及燃料消耗情况1.5 排污单位生产流程及产排污节点情况1.6 排放口规范化1.7 需说明的其他情况2.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2.1 污染防治设施变化情况2.2 重点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2.3 污染防治设施维护情况2.4 污染防治设施异常情况3.自行监测执行情况3.1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方案及变化情况3.2 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情况3.3 手工监测执行情况3.4 周边环境质量监测情况4.环境管理台账4.1 环境管理台账要求4.2 环境管理台账执行情况5.实际排放情况及合规判定5.1 污染物排放浓度及达标情况5.2 污染物实际排放量及达标情况5.3 特殊时段排放情况5.4 非正常排放情况6.信息公开6.1 信息公开情况6.2 信息公开执行情况7.排污单位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7.1 环境管理体系建设情况177.2 环境管理体系落实情况8.其他排污许可证规定的内容执行情况9.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10.结论附图附件18附录 E(资料性附录)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表格形式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汇总表项目 内容 报告周期内执行情况 备注1 排污单位基本情况(一)排污单位基本信息单位名称 □变化 □未变化注册地址 □变化 □未变化邮政编码 □变化 □未变化生产经营场所地址 □变化 □未变化行业类别 □变化 □未变化生产经营场所中心经度 □变化 □未变化生产经营场所中心纬度 □变化 □未变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变化 □未变化技术负责人 □变化 □未变化联系电话 □变化 □未变化所在地是否属于重点区域 □变化 □未变化主要污染物类别及种类 □变化 □未变化大气污染物排放方式 □变化 □未变化废水污染物排放规律 □变化 □未变化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名称 □变化 □未变化水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名称 □变化 □未变化设计生产能力 □变化 □未变化19续表项目 内容 报告周期内执行情况 备注1 排污单位基本情况(二)主要原辅材料及燃料原料原料①(自动生成)年最大使用量 □变化 □未变化硫元素占比 □变化 □未变化有毒有害成分及占比 □变化 □未变化…… …… □变化 □未变化辅料辅料①(自动生成)年最大使用量 □变化 □未变化硫元素占比 □变化 □未变化有毒有害成分及占比 □变化 □未变化…… …… □变化 □未变化燃料污染防治设施①(自动生成)灰分 □变化 □未变化硫分 □变化 □未变化挥发分 □变化 □未变化热值 □变化 □未变化年最大使用量 □变化 □未变化…… …… □变化 □未变化(三)产排污节点、污染物及污染防治设施废气污染防治设施①(自动生成)治理污染物种类 □变化 □未变化污染防治设施工艺 □变化 □未变化排放形式 □变化 □未变化排放口位置 □变化 □未变化…… …… □变化 □未变化废水 污染防治设施① (自动生成)治理污染物种类 □变化 □未变化污染防治设施工艺 □变化 □未变化排放去向 □变化 □未变化排放规律 □变化 □未变化排放口位置 □变化 □未变化20续表项目 内容 报告周期内执行情况 备注2 环境管理要求 自行监测要求排放口①(自动生成)污染物种类 □变化 □未变化监测设施 □变化 □未变化自动监测是否联网 □变化 □未变化自动监测仪器名称 □变化 □未变化自动监测设施安装位置 □变化 □未变化自动监测设施是否符合安装、运行、维护等管理要求 □变化 □未变化手工监测采样方法及个数 □变化 □未变化手工监测频次 □变化 □未变化手工测定方法 □变化 □未变化…… …… □变化 □未变化注:对于选择“变化”的,应在“备注”中说明原因。21附录 F(资料性附录)排污许可证年度执行报告表格形式(重点管理)表 F.1 排污单位基本信息表序号 记录内容 名称 数量或内容 计量单位 备注1 主要原料用量原料 1(自动生成)其他原料……2 主要辅料用量辅料 1(自动生成)其他辅料……3 能源消耗能源类型(自动生成)用量硫分 %灰分 %挥发分 %热值…… ……蒸汽消耗量 MJ用电量 kWh……4 生产规模 生产单元 1(自动生成)……5 运行时间生产单元 1(自动生成)正常运行时间 h非正常运行时间 h停产时间 h……6 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 1(自动生成)……7 取排水 取水量废水排放量8 全年生产负荷 %9污染防治设施计划投资情况(执行报告周期如涉及)治理设施类型 /开工时间 万元建成投产时间计划总投资报告周期内累计完成投资 万元……10 其他内容注:(1)排污单位应根据行业特征补充细化列表中相关内容。(2)如与排污许可证载明事项不符的,在“备注”中说明变化情况及原因。(3)如报告周期有污染治理投资的,填写 9 有关内容。(4)列表中未能涵盖的信息,排污单位可以文字形式另行说明。(5)能源类型中的用量、硫分、灰分、挥发分、热值原则上指报告时段内全厂各批次收到基燃料的加权平均值,以入厂数据来衡量;排污单位也可使用入炉数据并在备注中说明;对于液体或气体燃料,可只填报用量、硫分、热值;热值指燃料低位发热量。(6)取水量指排污单位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合计总量。22(7)治理设施类型指颗粒物废气治理设施、二氧化硫废气治理设施、氮氧化物废气治理设施、其他废气治理设施、废水治理设施等。23表 F.2 污染防治设施正常情况汇总表序号 污染源 污染防治设施 备注名称 数量 单位1 废水污染防治设施1污染防治设施编号废水防治设施运行时间 h污水处理量 t污水回用量 t污水排放量 t耗电量 kWhXX 药剂使用量 kgXX 污染物处理效率 %运行费用 万元………… …… ……2 废气脱硫设施 1污染防治设施编号脱硫设施运行时间 h脱硫剂用量 t平均脱硫效率 %脱硫固废产生量 t运行费用 万元………… …… ……脱硝设施 1污染防治设施编号脱硝设施运行时间 h脱硝剂用量 t平均脱硝效率 %脱硝固废产生量 t运行费用 万元………… …… ……除尘设施 1污染防治设施编号除尘设施运行时间 h平均除尘效率 %除尘灰产生量 t布袋除尘器清灰周期及换袋情况运行费用 万元………… …… ……其他防治设施1污染防治设施编号………… …… ……注:(1)排污单位应根据行业特征细化列表中内容,如有相关内容则填写,如无相关内容则不填写。(2)列表中未能涵盖的信息,排污单位可以文字形式另行说明。(3)其他防治设施中包括无组织等防治设施。(4)污染物处理效率/平均脱硫效率/平均脱硝效率/平均除尘效率为报告期内算数平均值。(5)废水污染防治设施运行费用主要为药剂、电等的消耗费用,不包括人工、绿化、设备折旧和财务费用等;废气污染防治设施运行费用主要为脱硫/脱硝剂等物料及水、电等的消耗费用,不包括人工、绿化、设备折旧和财务费用等。24表 F.3 污染防治设施异常情况汇总表污染防治设施编号时段 故障设施故障原因各排放因子浓度(mg/m3) 采取的应对措施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自行填写) ……废气防治设施…… …… …… …… …… …… …… ……废水防治设施…… …… …… …… …… …… …… ……注:(1)如废气防治设施异常,排放因子填写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2)如废水防治设施异常,排放因子填写化学需氧量、氨氮等。25表 F.4 有组织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数据统计表排放口编号 污染物种类 监测设施 有效监测数据 (小时值)数量 许可排放浓度限值 (mg/m3) 监测结果 (折标,小时浓度,mg/m3) 超标数 据数量 超标率(%) 备注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 ………… …… …… ……注:(1)若采用手工监测,有效监测数据数量为报告周期内的监测次数。(2)若采用自动和手工联合监测,有效监测数据数量为两者有效数据数量的总和。(3)超标率是指超标的监测数据个数占总有效监测数据个数的比例。(4)监测要求与排污许可证不一致的原因以及污染物浓度超标原因等可在“备注”中进行说明。表 F.5 有组织废气污染物排放速率监测数据统计表排放口编号/设施编号 污染物种类排放速率有效监测数据数量许可排放速率(kg/h)实际排放速率(kg/h) 超标数据数量 超标率(%) 超标原因 备注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如排污许可 证未许可排放速率,可不填。………… ……注: 超标率是指超标的监测数据个数占总有效监测数据个数的比例。26表 F.6 无组织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数据统计表序号 监测点位/设施 生产设施/无组织 排放编号 监测时间 污染物种类 许可排放浓度限值 (mg/m3) 浓度监测结果(折标,小 时浓度,mg/m3) 是否超标及 超标原因 备注1 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如排污许 可证无无组织废气监测要求,可不填。…… …… ………… …… …… …… ……表 F.7 废水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数据统计表排放口编号 污染物种类 监测设施 有效监测数据 (日均值)数量 许可排放浓度 限值(mg/L) 浓度监测结果(日均浓度,mg/L) 超标数据 数量 超标率 (%) 备注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 ………… …… …… ……注:(1)若采用手工监测,有效监测数据数量为报告周期内的监测次数。(2)若采用自动和手工联合监测,有效监测数据数量为两者有效数据数量的总和。(3)超标率是指超标的监测数据个数占总有效监测数据个数的比例。(4)监测要求与排污许可证不一致的原因以及污染物浓度超标原因等可在“备注”中进行说明。27表 F.8 非正常工况有组织废气污染物监测数据统计表起止时间 排放口编号 污染物种类 有效监测数据 (小时值)数量 许可排放浓度限值 (mg/m3)浓度监测结果(折标,小时浓度,mg/m3) 超标数据数量 超标率 (%) 备注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 …… …… …… ……注:(1)若采用手工监测,有效监测数据数量为报告周期内的监测次数。(2)若采用自动和手工联合监测,有效监测数据数量为两者有效数据数量的总和。(3)超标率是指超标的监测数据个数占总有效监测数据个数的比例。(4)监测要求与排污许可证不一致的原因以及污染物浓度超标原因等可在“备注”中进行说明。表 F.9 非正常工况无组织废气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统计表起止时间 生产设施/无组织 排放编号 监测时间 污染物种类 监测次数 许可排放浓度 限值(mg/m3) 浓度监测结果(折标, 小时浓度,mg/m3) 是否超标及 超标原因 备注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如排污许可证无无组织废气监测要求,可不填。 …… …… …… …… …… ……28表 F.10 特殊时段有组织废气污染物监测数据统计表记录日期排放口编号 污染物种类 监测设施有效监测数据(小时值)数量许可排放浓度限值(mg/m3)监测结果(折标,小时浓度,mg/m3) 超标数据数量超标率(%) 备注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 …… …… …… …… …… ……注:(1)若采用手工监测,有效监测数据数量为报告周期内的监测次数。(2)若采用自动和手工联合监测,有效监测数据数量为两者有效数据数量的总和。(3)超标率是指超标的监测数据个数占总有效监测数据个数的比例。(4)监测要求等与排污许可证不一致的,或超标原因等可在“备注”中进行说明。表 F.11 台账管理情况表序号 记录内容 是否完整 说明自动生成 □是 □否 …… □是 □否 …… □是 □否29表 F.12 废气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报表(季度报告)排放口类型 排放口编号 月份 污染物种类 许可排放量(t) 实际排放量(t) 是否超标及超标原因 备注有组织废气主要排放口自动生成自动生成如排污许可证未许可排放量,可不填。……自动生成……自动生成……季度合计 自动生成………… …… ……其他合计自动生成……自动生成……自动生成……季度合计 自动生成……全厂合计自动生成……自动生成……自动生成……季度合计 自动生成……注: 其他合计指除主要排放口以外的污染物排放量合计,如一般排放口、无组织排放(如有)、其他排放情形(如有)等。30表 F.13 废水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报表(季度报告)排放口类型 排放口编号 月份 污染物种类 许可排放量(t) 实际排放量(t) 是否超标及超标原因 备注主要排放口 自动生成自动生成如排污许可证未许可排放量,可不填。……自动生成……自动生成……季度合计 自动生成………… …… ……一般排放口合计自动生成……自动生成……自动生成……季度合计 自动生成……全厂合计自动生成……自动生成……自动生成……季度合计 自动生成……31表 F.14 废气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报表(年度报告)排放口类型 排放口编号 季度 污染物种类 许可排放量(t) 实际排放量(t) 是否超标及超标原因 备注有组织废气主要排放口自动生成第一季度 自动生成如排污许可证未许可排放量,可不填。……第二季度 自动生成……第三季度 自动生成……第四季度 自动生成……年度合计 自动生成………… …… ……其他合计第一季度 自动生成……第二季度 自动生成……第三季度 自动生成……第四季度 自动生成……年度合计 自动生成……全厂合计第一季度 自动生成……第二季度 自动生成……第三季度 自动生成……32续表排放口类型 排放口编号 季度 污染物种类 许可排放量(t) 实际排放量(t) 是否超标及超标原因 备注全厂合计第四季度 自动生成 如排污许可证未许可排放量,可不填。……年度合计 自动生成……注: 其他合计指除主要排放口以外的污染物排放量合计,如一般排放口、无组织排放(如有)、其他排放情形(如有)等。表 F.15 废水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报表(年度报告)排放口类型 排放口编号 季度 污染物种类 许可排放量(t) 实际排放量(t) 是否超标及超标原因 备注主要排放口 自动生成第一季度 自动生成如排污许可证未许可排放量,可不填。……第二季度 自动生成……第三季度 自动生成……第四季度 自动生成……年度合计 自动生成………… …… ……一般排放口合计第一季度 自动生成……第二季度 自动生成……第三季度 自动生成……第四季度 自动生成……33续表排放口类型 排放口编号 季度 污染物种类 许可排放量(t) 实际排放量(t) 是否超标及超标原因 备注一般排放口合计 年度合计 自动生成如排污许可证未许可排放量,可不填。……全厂合计第一季度 自动生成……第二季度 自动生成……第三季度 自动生成……第四季度 自动生成……年度合计 自动生成……34表 F.16 特殊时段废气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报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期间等特殊时段日期 废气类型 排放口编号/设施编号 污染物种类 许可日排放量(kg) 实际日排放量(kg) 是否超标及超标原因 备注有组织废气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如排污许可证未许可特殊时段排放量,可不填。 …… …… …… …… ……无组织废气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 …… …… …… ……全厂合计 自动生成 …… ……冬防等特殊时段月份 废气类型 排放口编号/设施编号 污染物种类 许可月排放量(t) 实际月排放量(t) 是否超标及超标原因 备注有组织废气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如排污许可证未许可特殊时段排放量,可不填。 …… …… …… …… ……无组织废气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 …… …… …… ……全厂合计 自动生成 …… ……35表 F.17 废气污染物超标时段小时均值报表日期 时间 生产设施编号 排放口编号 超标污染物种类 实际排放浓度(折标,mg/m3) 超标原因说明表 F.18 废水污染物超标时段日均值报表日期 时间 排放口编号 超标污染物种类 实际排放浓度(mg/m3) 超标原因说明表 F.19 信息公开情况报表序号 分类 执行情况 是否符合排污许可证要求 备注1 公开方式 □是 □否2 时间节点 □是 □否3 公开内容 □是 □否…… …… …… ……注:信息公开情况不符合排污许可证要求的,在“备注”中说明原因。36附录 G(资料性附录)排污许可证年度执行报告表格形式(简化管理)表 G.1 污染防治设施正常情况汇总表序号 污染源 污染防治设施 备注名称 数量 单位1 废水污染防治设施1污染防治设施编号废水防治设施运行时间 h污水处理量 t运行费用 万元………… …… ……2 废气脱硫设施 1污染防治设施编号脱硫设施运行时间 h脱硫剂用量运行费用 万元………… …… ……脱硝设施 1污染防治设施编号脱硝设施运行时间 h脱硝剂用量运行费用 万元………… …… ……除尘设施 1污染防治设施编号除尘设施运行时间 h运行费用 万元………… …… ……其他防治设施1污染防治设施编号………… …… ……注:(1)排污单位应根据行业特征细化列表中内容,如有相关内容则填写,如无相关内容则不填写。(2)列表中未能涵盖的信息,排污单位可以文字形式另行说明。(3)其他防治设施中包括无组织等防治设施。(4)废水污染防治设施运行费用主要为药剂、电等的消耗费用,不包括人工、绿化、设备折旧和财务费用等;废气污染防治设施运行费用主要为脱硫/脱硝剂等物料及水、电等的消耗费用,不包括人工、绿化、设备折旧和财务费用等。37表 G.2 污染防治设施异常情况汇总表污染防治设施编号时段 故障设施故障原因各排放因子浓度(mg/m3) 采取的应对措施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自行填写) ……废气防治设施…… …… …… …… …… …… …… ……废水防治设施…… …… …… …… …… …… …… ……注:(1)如废气防治设施异常,排放因子填写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2)如废水防治设施异常,排放因子填写化学需氧量、氨氮等。38表 G.3 有组织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数据统计表排放口编号 污染物种类 监测设施 有效监测数据 (小时值)数量 许可排放浓度限值 (mg/m3) 监测结果 (折标,小时浓度,mg/m3) 超标数据 数量 超标率(%) 备注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 ………… …… …… ……注:(1)若采用手工监测,有效监测数据数量为报告周期内的监测次数。(2)若采用自动和手工联合监测,有效监测数据数量为两者有效数据数量的总和。(3)超标率是指超标的监测数据个数占总有效监测数据个数的比例。(4)监测要求与排污许可证不一致的原因以及污染物浓度超标原因等可在“备注”中进行说明。表 G.4 有组织废气污染物排放速率监测数据统计表排放口编号/设施编号 污染物种类排放速率有效监测数据数量许可排放速率(kg/h)实际排放速率(kg/h) 超标数据数量 超标率(%) 超标原因 备注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如排污许可 证未许可排放速率,可不填。………… ……注: 超标率是指超标的监测数据个数占总有效监测数据个数的比例。39表 G.5 无组织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数据统计表序号 监测点位/设施 生产设施/无组织 排放编号 监测时间 污染物种类 许可排放浓度限值 (mg/m3) 浓度监测结果(折标,小 时浓度,mg/m3) 是否超标及 超标原因 备注1 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如排污许 可证无无组织废气监测要求,可不填。…… …… ………… …… …… …… ……表 G.6 废水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数据统计表排放口编号 污染物种类 监测设施 有效监测数据 (日均值)数量 许可排放浓度 限值(mg/L)浓度监测结果(日均浓度,mg/L) 超标数据数量超标率(%) 备注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 ………… …… …… ……注:(1)若采用手工监测,有效监测数据数量为报告周期内的监测次数。(2)若采用自动和手工联合监测,有效监测数据数量为两者有效数据数量的总和。(3)超标率是指超标的监测数据个数占总有效监测数据个数的比例。(4)监测要求与排污许可证不一致的原因以及污染物浓度超标原因等可在“备注”中进行说明。40表 G.7 非正常工况有组织废气污染物监测数据统计表起止时间 排放口编号 污染物种类 有效监测数据 (小时值)数量 许可排放浓度限值 (mg/m3)浓度监测结果(折标,小时浓度,mg/m3) 超标数据数量 超标率 (%) 备注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 …… …… …… ……注:(1)若采用手工监测,有效监测数据数量为报告周期内的监测次数。(2)若采用自动和手工联合监测,有效监测数据数量为两者有效数据数量的总和。(3)超标率是指超标的监测数据个数占总有效监测数据个数的比例。(4)监测要求与排污许可证不一致的原因以及污染物浓度超标原因等可在“备注”中进行说明。表 G.8 非正常工况无组织废气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统计表起止时间 生产设施/无组织 排放编号 监测时间 污染物种类 监测次数 许可排放浓度 限值(mg/m3) 浓度监测结果 (折标,小时浓度, mg/m3) 是否超标 及超标原因 备注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如排污许可证无无组织废气监测要求,可不填。 …… …… …… …… …… ……41表 G.9 特殊时段有组织废气污染物监测数据统计表记录日期排放口编号 污染物种类 监测设施 有效监测数据 (小时值)数量 许可排放浓度限值 (mg/m3) 监测结果 (折标,小时浓度,mg/m3) 超标数 据数量 超标率 (%) 备注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 …… …… …… …… …… …… ……注:(1)若采用手工监测,有效监测数据数量为报告周期内的监测次数。(2)若采用自动和手工联合监测,有效监测数据数量为两者有效数据数量的总和。(3)超标率是指超标的监测数据个数占总有效监测数据个数的比例。(4)监测要求等与排污许可证不一致的,或超标原因等可在“备注”中进行说明。表 G.10 台账管理情况表序号 记录内容 是否完整 说明自动生成 □是 □否 …… □是 □否 …… □是 □否42表 G.11 废气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报表(季度报告)全厂合计月份 污染物种类 许可排放量(t) 实际排放量(t) 是否超标及超标原因 备注自动生成如排污许可证未许可排放量,可不填。……自动生成……自动生成……季度合计 自动生成……表 G.12 废水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报表(季度报告)全厂合计月份 污染物种类 许可排放量(t) 实际排放量(t) 是否超标及超标原因 备注自动生成如排污许可证未许可排放量,可不填。……自动生成……自动生成……季度合计 自动生成……43表 G.13 废气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报表(年度报告)全厂合计季度 污染物种类 许可排放量(t) 实际排放量(t) 是否超标及超标原因 备注第一季度 自动生成如排污许可证未许可排放量,可不填。……第二季度 自动生成……第三季度 自动生成……第四季度 自动生成……年度合计 自动生成……表 G.14 废水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报表(年度报告)全厂合计季度 污染物种类 许可排放量(t) 实际排放量(t) 是否超标及超标原因 备注第一季度 自动生成如排污许可证未许可排放量,可不填。……第二季度 自动生成……第三季度 自动生成……第四季度 自动生成……年度合计 自动生成……44表 G.15 特殊时段废气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报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期间等特殊时段日期 废气类型 污染物种类 许可日排放量(kg) 实际日排放量(kg) 是否超标及超标原因 备注全厂合计 自动生成 如排污许可证未许可特殊时段排放量,可不填。 …… ……冬防等特殊时段月份 废气类型 污染物种类 许可月排放量(t) 实际月排放量(t) 是否超标及超标原因 备注全厂合计 自动生成 如排污许可证未许可特殊时段排放量,可不填。 …… ……表 G.16 废气污染物超标时段小时均值报表日期 时间 生产设施编号 排放口编号 超标污染物种类 实际排放浓度(折标,mg/m3) 超标原因说明表 G.17 废水污染物超标时段日均值报表日期 时间 排放口编号 超标污染物种类 实际排放浓度(mg/m3) 超标原因说明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