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背景和问题
城市生命线是指对社会生活、生产有重大影响的交通、通信、供排水、供热、供电、供气、输油等工程系统,具有公共性高、涉及面广、关联度强等特点,城市生命线能否安全运行,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影响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我市由于受地理位置、重要产业等影响,城市安全风险呈现点多、量大且集中等特点。
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市发生的几次重大安全事故,使得广大政协委员和市民越来越认识到城市的安全韧性建设的重要性;这次我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为精准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充分体现了城市治理智慧化的意义所在。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具体建议
一、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城市生命线重要设施改造升级
随着时间推移和城市的快速发展,我市供热、供暖、供排水等地下管线部分老化,高风险燃气管网以及电力、通讯等管线纵横交错,一定空间内设施过度集中和相互耦合形成的综合风险逐渐成为影响我市公共安全的突出问题,升级改造已势在必行。比如,我市主城区蒸汽管网约300公里,近年来陆续达到了使用年限,进入故障多发期,近两年涉及主要干线临时停汽抢修多达689次,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蒸汽管网多位于城市核心区域,一旦泄露后果严重。应合力推进主城区供热管网“汽改水”工程,将这项工程纳入大连市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并在工程立项和项目推进上给予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二、以需求为导向,加快城市生命线信息化建设步伐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国外,伦敦、纽约、新加坡等重要城市已建成城市公共安全信息化体系;在国内,上海、合肥、佛山等城市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设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救灾救援、被动应对”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向“预防与自我恢复并重”的智慧安全、风险治理模式转变已是大势所趋。2017年,安徽省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一期项目运行以来,成功预警重型车辆超载引发桥梁结构健康安全事件3582起,车撞桥梁等突发事件6起,有效保障了监测范围内桥梁的安全运行。近年来,我市城市生命线信息化建设虽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现象依然存在,风险预警智慧化亟待加强。例如:我市燃气管网泄漏风险排查主要依靠人工巡检,存在风险预警不及时、准确性差等问题,多起居民点发生过的燃气管网安全事故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为此要以我市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契机,加强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推进对全市燃气管网、供排水管网、暖气管网、桥梁安全等“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尽早实现对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进行整体监测、实时感知、早期预警和高效应对。
三、以目标为导向,提高城市生命线安全建设保障水平
2019年11月29日,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十九次集体学习,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开展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城市生命线安全系统是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跨部门跨行业的特点,涉及到相关部门分工、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整合、配置与调度等等,加强城市生命线安全系统建设需要依靠立法、行政、教育、工程技术和管理等多种手段进行推动,更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做好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具体做到“六个要”。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加大对城市生命线安全建设的宣传力度,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提高安全意识,把城市生命线安全建设放在“安全优先保障、建设优先考虑”的重要位置;二要设立城市生命线安全建设专项资金,确保有充足的资金保障;三要大力发展我市公共安全产业,解决安全技术保障的难题;四要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规范化动态化安全治理机制;五要将本项工作纳入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巡查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六要加强规律性研究,不断完善保障措施,形成工作合力,早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市应急局的提案答复我局高度重视“城市安全生命线”建设。早在2018年,即以安委办名义下发了《关于精准实施重点生命防护工程,进一步推进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工作的通知》(大安委办〔2018〕45号),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分工,开展了包括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工程、港口安全管控建设工程、燃气热力油气和危化管网安全防护工程、电器线路和易燃有毒材料更新改造工程在内的16项专项行动。经过严格排查整治,部分领域如燃气管网、供热方面取得了较好地成效。
市政协人资环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强城市安全生命线建设,推进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城市生命线重要设施改造升级(推进“汽改水”工程)。
对于供热老旧管网改造的问题,我局主要采取两项措施,一是每年供热期都要求各供热企业结合供热管网实际运行情况,对跑冒滴漏严重、年份久远的供热管网做好调查登记,为供热期结束后的老旧管网开展改造工作做好准备;二是制定并落实改造计划,我市主城区多数蒸汽管网权属单位为大连热电集团,主要集中在中山区、西岗区,大连热电集团按照市场化原则,计划自2019年起至2025年,将主城区工商业和居民供暖负荷主管网和换热设备全部改造为高温水系统,根据改造进度,逐步停运和拆除相关区域蒸汽管网。
(二)以需求为导向,加快城市生命线信息化建设步伐。
燃气方面:全市各市县管道燃气企业已陆续建立了SCADA数据监控系统,对管网运行等状况进行实时监控。近年来,随着大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逐步实施主城区市政管网建设,也正在同步实施SCADA数据监控系统建设。同时,市住建局正在积极推进主城区瓶装液化气市场整合工作,鼓励企业增加安全生产投入,逐步推广使用智能角阀钢瓶等。逐步提升燃气行业安全生产水平。
供热方面:2020年7月9日,市住建局印发了《大连市推进供热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各供热企业建立生产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热网智能调控,对管网压力、温度、流量实时监测,发生管网泄漏事故等能第一时间进行反馈,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事故影响。
危化品管道方面:按照应急部《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2020年建设任务书的通知》(应急科信办〔2019〕14号)要求,市应急局将按照应急部、省厅要求,配合省厅开展危化品管道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通过危化品管网一张图及配套系统,实现对市内危化品管道全生命周期的监测、评估、预警和趋势分析,为重点监管、精准执法、科学施策提供支撑。
(三)以目标为导向,提高城市生命线安全建设保障水平。
目前,我局正在结合全市数字大连及城市大脑建设,以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为契机,拟将交通、通信、给排水、供热、供电、输油管道、危化品管道等相关信息化平台及感知监测数据纳入平台统一管理,确保数据互通,急时能用。同时,我局已将“城市生命线”建设工作纳入对各地区各部门安全生产年度目标管理现场考核当中,如对市发展改革委考核指标中提出“组织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风险评估,构建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行动”,对市住建局考核指标中提出“监督检查市政公用行业安全生产,开展以城镇燃气、供热设施安全为重点的专项治理”等,以确保此项工作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