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上半年治水成绩单,这3件事大多数城市都做不好

2022-10-26 16:12:22 admin
2022年,进程已过半。上半年,各地水环境迎来哪些变化、改善几何?不妨从生态环境部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寻找答案。

 

7月18日,生态环境部公布1月—6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监测显示,前6月,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5.7%,同比上升4.0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1%,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全国水环境持续变好。

 

整体趋势“向好”,让我们再把视角对焦地市及具体湖库。分析水环境质量排名在前10位和改善幅度最大的区域,一些亮眼的城市走入我们的视野。

 

治水,这些城市有何高招?攻坚,如何换来碧波荡漾?

 

1

空气好水也好,它是全国唯

入选“双前十”的地级市

 

在今年上半年水环境质量前10名的榜单中,浙江省丽水市排名第5。前5月,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丽水位列第8。

 

而翻阅2021年全年的数据排行,丽水的空气质量在全国排名第7,水环境质量排名第10,均创历史最优成绩。

 

在近日发布的《2021年丽水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显示,丽水成为全国唯一水、气环境质量排名同时进入前十的地级市。

 

治污攻坚,丽水为何能“一枝独秀”?

 

丽水深入实施碧水行动,制定《丽水市水生态环境保护2021年实施方案》,强化饮用水水源和良好水体保护工作,完成17个国控水质断面走航分析并编制实施国控断面“一点一策”治理方案, 10个县市区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源一策”保护方案制定和全有机物分析也按计划完成。

 

护好水,也要抓问题。丽水以发现治水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目标,制定“找寻查挖”实施方案,扎实有序开展市、县、乡三级和系统内自查自纠、互帮互查工作。其中发现问题5583个,完成整改5517个,整改完成率达99%。

 

河湖长充分发挥效用,因推进力度大、成效明显,在今年6月,丽水受到国务院的通报表彰,也是此项工作全省唯一上榜的市。以此,累计创成美丽河湖135条,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全覆盖,进一步形成以河(湖)长制为核心的流域联动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

 

此外,持续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农村污水治理设施管理、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改造等治水提升项目。全市落实“污水零直排区”创建项目资金9.46亿元,建成庆元县、遂昌县、松阳县、景宁县4个全域“污水零直排区”,治水工作不断向标本兼治、长效管理转变。

图自丽水发布

 

从丽水的实践不难看出,良好的基底加上持续的努力攻坚,使得其水环境质量状况位于全国前列,全省第一。全市17个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16个出境考核交接断面水质功能目标达标率为100%,丽水这3个“百分百”的背后,诠释了治水路上持续深化,通过夯实碧水保卫基础、实现治水成效转换、推动治水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

 

2

借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这地治水

含糊、见成效

 

半年榜单中,哪地水质改善幅度最大?

 

排名第一的,是山西省吕梁市。数据显示,其变化改善的程度为34.07%。

 

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水质“变好”幅度排名第一的,也是吕梁市。

 

为何是吕梁?

 

时间回到2021年,4月至5月间,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山西省开展了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

 

此后,吕梁市生态环境部门围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落实,结合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推动生态环保项目建设,坚决推进水环境突出问题整治,集中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整治成效。

 

突出问题,怎么治?吕梁市出台了《吕梁市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2021年行动计划》,为全市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提供了实施依据,并多次召开关于水环境巩固提升推进会议。

 

与此同时,结合15个国考断面存在的问题,“一断面一办法”,印发《吕梁市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方案》《关于决战高质量完成全市国考断面考核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对标对表国家、省要求,提升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坚决杜绝不达标断面和劣Ⅴ类断面出现。

 

资料显示,今年以来,针对部分断面恶化的情况,吕梁对4个县进行通报,帮扶制定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方案。对国考断面连续超标的2个县实施挂牌督办。对8个县的环境突出问题下达督办函,对7个县政府因环境问题进行了生态环保约谈,对1个县国考断面严重超标问题启动问责,追究处理了17名相关责任人。

 

从吕梁传来令人欣喜的“成绩单”——

 

全省各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多项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实现历史性改善。

 

不仅是吕梁,山西大同也在水质进步上“喜提”上榜,在上半年位列全国第七。

 

国家考核断面之一、桑干河省级河长、大同市委书记卢东亮日前调研时指出,河长制在桑干河治理中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大同、忻州、朔州3市结合实际、创新模式,协同推进沿河治理,使桑干河流域面貌有了较大改善。

 

在大同,同样加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全面完成全市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各项改造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地表水Ⅴ类标准的提效改造;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深入推进畜禽粪污治理;做好流域上下游和跨界水体水环境治理的协调配合和联防联控。

 

山西的两个城市水质均迎来较大幅度的改善,一方面,地方借助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不断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一大批涉水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地方也在主动作为,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为契机,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

 

或许不久的将来,这样的“华丽转身”故事,还会在更多地方上演。

 

3

身处北方地区,湖区水质提升

一个类别

 

在前6月的数据中,监测的210个重点湖(库)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湖库个数占比76.2%,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在水质类别上,白洋淀的变化尤其“抢眼”。

 

去年同期,白洋淀水质还是Ⅳ类,而如今其已晋升为Ⅲ类水

 

其实,有着“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在2021年年底即实现了淀区及上游有水入淀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为1988年恢复蓄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水质转好一个类别,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这背后,既有久久为功、迎难而上的耐力,也有多管齐下、攻坚克难的气魄。

 

治理白洋淀,河北聚焦全流域水生态环境整治和修复,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白洋淀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

 

多措并举,围绕白洋淀的生态环境治理,雄安新区先后制定印发了46个工作方案和实施意见,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压实责任单位。持续开展碧水执法专项行动和2021年暑期白洋淀水环境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白洋淀水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来自河北日报的报道指出,雄安新区自设立以来,围绕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修复、入淀河流综合整治、淀区生态清淤和生态修复、城镇污染治理、农村污染治理等方面,逐年谋划项目,2019年至2021年共实施了21大类110个项目,有力地推进了白洋淀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进程。与此同时,生态清淤工程的实施,提高了淀区水体连通性,有效改善了淀区水质。

 

内部清淤治污,外部生态补水。白洋淀统筹引黄河水、引南水北调水、引水库水及再生水,合理调控淀泊生态水文过程,全力打通淀区水流通道。

 

一句话总结,白洋淀的治水思路,离不开“控源、截污、治河、补水、清淤”这几个关键词,同时坚持“内外共治、标本兼治、治补并举”。

 

水质好了,见证者除了周边居民,还有归来的水鸟与鱼儿。

 

来自官方观测的数据显示,目前白洋淀鱼类已恢复至44种,鳑鲏、龙虱、青鳉、银鱼等土著鱼类重现白洋淀。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在不久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新区将从巩固保持白洋淀Ⅲ类水、健全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统筹保障白洋淀生态水量、探索开展水生态评价考核等方面着力施策。

 

这也意味着,白洋淀日后将作为北方先行先试水生态评价考核试点,积极探索水生态评价考核新路径,为全国水生态评价考核提供有益经验。

 

“白洋淀的鱼儿,游进了我的心坎里”。来自白洋淀本土的摄影家赵克琪给他最新拍摄的系列照片,起了这样的题目。


  水质、水质分析